「是你自己要問我的,跟你說了,你又都有自己的意見,那你幹嘛問我?」這段話常常被以各種包裝手法出現在不同關係的溝通互動中。

 

臉書的留言都要認真看待就累了

 

月初有三場中型演講,前兩場一日褲裝,另一天著裙裝,課後將兩張照片放在臉書上,問了大家「你喜歡演講溝通這主題時講者穿哪一套?」

 

30多位朋友們在臉書上分別說自己的想法以及原因,給予的意見中有直接說褲裝或裙裝的,有說裙或褲後說明為什麼,也有的則提出問題以利做詳細分析的,還有一派是因為鮮少看我穿裙子,所以指定要裙子的。

 

假日跟一位有按讚沒回應的朋友吃飯,他問我說:「結果如何?第三場決定好要穿什麼了嗎?」

 

當下只想著要點什麼美食吃,一時間沒反應過來愣了一下,經朋友再描述後我回應說:「其實我早已底定好下一場的服裝,不管朋友們給的建議是什麼並不會影響我。」

 

朋友冷冷地丟下一句:「那幹嘛問?好險我沒回應。」

 

問了建議別人給了回饋然後呢?

 

年初很興奮的做了一隻教學影片,剛好朋友在線上傳給他搶先看,看完後他虧了我說:「過去都跑大陸好可憐,不過賺不少吧!」接著又回應:「要給建議嗎?」

 

當他問及這句話時,我腦中瞥過兩句話「當然要啦!」還是「沒有,只是讓你看一下。」

 

其實一開始單純只是先與朋友分享,不過當他這麼一問時,我驚覺我怎麼從來沒想過要問問別人的建議呢?當下我立刻說「當然要當然要」。

 

朋友從音樂的挑選,音樂切入的開始點,以及過場的文字給了我很實在的建議,並且找了幾位形象女生與我個性相似的歌曲作為參考選擇。

 

這當中對於找的歌曲我是有些疑惑的,我問說:「女生的歌不會感覺是愛情的歌嗎?歌詞這樣搭嗎?」專業的朋友立刻說:「重點是旋律,根本就不是歌詞」。

 

那個夜晚,就在朋友給予意見後,我立刻修改再給他看,他就又丟出其他建議點給我,我就再改,改到最後影片幾乎改頭換面等級升了好幾級。


清楚目的再開口

 

關於意見聽取或給予,我想從提問者與回應者來談談:

 

提問者角色,你再問他人意見時,你想聽的是他人真實意見回饋,也或者只是期待別人認同你的想法。

 

聽意見就全力傾聽,別反駁,聽完有道理就該有所為,別辜負說者的時間。若只是想得到認同,表達時就將用意說清楚,並堅定著自己的想法,別被他人相左的意見給困惑了。

 

回應者角色,你是否在開口前認真想過別人想要聽到的是你的認同、讚美,或是需要你給予個人的意見、指教或回饋?

 

昨天走在路上看到一個女生指著最新流行的鞋款說:「老公,你看這白鞋很好看吧?」老公回:「好醜喔!那是廖添丁在穿的吧,哪裡好看了?」老婆翻了個白眼給他。或許你可以學我那位朋友,在別人開口後接著問說:「要給建議嗎?」

 

開口前搞清楚自己或對方的目的,免得自己得意無比時,卻惹怒對方了。

arrow
arrow
    文章標籤
    回應 提問技巧 溝通技巧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卡姊 的頭像
    卡姊

    溝通技巧》莊舒涵-卡姊部落格

    卡姊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