除非你是產線員工,否則生產力指的不再是工作效能,指的是你「成就」了多少。

 

時間管理,不單是管理時間而已

 

作者在書中不斷重複提出:
1.最有生產力的人,不單是管理好時間,更是要管理好「專注力」和「精力」。
2.現在的拖延,就是不好好善待未來的自己。
3.從小小的改變開始,才不會抗拒,也才會延續進而轉變成習慣。

 

我最不擅長的時間管理

 

管顧公司邀請我提案「時間管理」課程時,我總誠實的加以婉拒,因為拖延到最後一刻,對我而言是一種達陣後無與倫比的成就感;戒不掉也不想戒。

 

其次,總是忙碌的過著零碎的時間,耗盡精力卻沒有無敵成就。直到去年開始執行:


1.馬戲團團長策略:將行程集中,由自己來主導,如果知道某天必須得出門,就會將其他事情安排在同一天,其他天就不給出去,不僅可省下交通時間,更是省下繁雜的化妝和卸妝程序。

 

你可以聽聽憲哥的這個理論,影片中還有青菜原則唷!

 

2.善用計程車:夜晚的聚會結束超過十點,早上的會議都會搭計程車,上下課則是請固定的司機做接送,用金錢換取更多可利用的時間。

這兩項改變,讓我省下許多精力。(只是截至閱讀本書前,似乎只是換取更多流連在臉書的時間)

 

不帶手機,關掉網路和所有通知

 

作者為了這本書,他設定一天只能使用一小時的智慧型手機,出門去圖書館工作時,刻意不帶手機出門,僅帶著筆記本和筆,他總是忍不住將手往口袋裡要掏手機,也好像任何時刻都感受到有訊息通知聲出現,好不習慣。

 

漸漸的養成習慣後,他開始在交通時間,激發出更多好的創意和想法,吃飯時,一口一口專注的只做吃飯一件事,發現食物的層次和美味。

 

科技、網路原本是要使得我們更加方便,但卻在無形中綁架、控制了你生活的一切,而唯有自己才能將自己給鬆綁。

 

練習專注力肌肉

 

看著作者所研究的理論,提出的實驗結果,大約有2/5是我很認同也一直在做的,不過都較偏向「精力」提升的部分。

 

一邊閱讀時,一邊將想強化的專注力肌肉,列在便利貼上:

 

1.隔離干擾:工作時間將網路關掉,使用電腦但不打開臉書,利用Tomato 時間管理AAP以25分鐘工作/5分鐘休息為單位,循環四次,才做一次大休息。
(寫該篇文章時我就是用Flat Tomato APP,以前寫文章會開一百次臉書的我,到目前為只在休息時開三次唷!還有這APP的設計像在玩遊戲破關解鎖。)

 

2.訊息減量:關掉所有通知提醒,一看到書寫著帶來更高的生產力,立刻將Line設為靜音,把臉書所有社團、活動全部改為不通知,更是將摯友訊息提醒也都勾除掉,這個假日清幽許多,人生好像也不需要樣樣事情都得在第一時間知道。換成是自己選擇看什麼,而不是被迫要看什麼。

 

3.三重點法則:每天在一開始就想著在今天結束時,可以回顧自己做了哪三件事,將那三件事給列出來,實驗兩天的我,最後總是有項沒完成,就只能繼續把它拖延列到隔日去,雖然這樣是在拖累隔天的自己,但至少我開始做了,繼續努力囉!

 

投資自己、為未來而準備

 

最有生產力的一年這本書中,我相當認同該觀念:「把未來的自己想像成更好的,更具生產力的版本,就足以激勵現在的你做出對未來自己有意的行為」。

 

那感覺就像是,拿起一整年沒有背的包包,在裡面發現了一張千元大鈔,你會很興奮開心;因此何不為未來的自己,多多閱讀、運動、好好吃頓飯、運用時間創造生產力、控制飲食,讓未來的自己有成就和開心。

 

你想成為什麼樣的人,就必須得先下足時間做好準備,時間花在哪、成就就在哪。

 

 

富有實驗家精神的作者

 

作者Chris Baily,為了創作這本書,研讀各種研究、報導,親自實驗各種方法,某些方法還會有實驗換對照組,像是:一週工作20和70小時,究竟何者生產力高?

 

他花了一年的時間,研究出數十種方法,連喝咖啡因飲料的時間需在何時,做無需動腦的雜事該如何執行,都透過實驗一一告訴你。

 

兩小時就可以讀完的一本書


若你有下列慾望或特質,強烈推薦你閱讀


1.    期待花更少時間,做出更多具生產力的事情。
2.    一直認為自己時間不夠,時間總是被綁架走的人。
3.    希望能做更多自己想做的事情,且很有實驗精神和執行力者。

 

時間管理是一種習慣

 

想要管理好時間,讓時間效益最大化,就必須得先找出自己在時間、專注、精力三個指標上,需要加強提升的是何者,再對症下藥。

 

不要急著跳躍式改變,慢慢來,沒有人喊隔天要開始運動,就一次去跑十公里的,那樣就只會發生一次。

 

改變從檢視開始,調整從微小起步。

 

13分鐘卡姊說書給你聽

arrow
arrow

    卡姊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