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場演講的成功與否,是該由講師負全責?還是企業承辦窗口?也或者是學員本身的投入度呢?

 

「堅持」你的理念,得有自信的表達出專業

 

一場三月就前來邀約的演講,據說是該公司一年一度重要的全員教育訓練,四月份我們透過郵件來回討論著演講內容與大綱,由於過去出色溝通力僅以課程方式受邀,因而對於初次以演講方式,相對特別謹慎。

 

企業窗口Eric在這一來一往中,從兩件事來看,一定認為老師真的有偏執。


時間:企業安排三小時,我則回覆三小時已屬於訓練課程,若為演講安排兩小時較為恰當。


內容:企業期待能談及:跨部門溝通、向上管理,以及各產業習慣的溝通模式,我則回覆演講建議聚焦單一主題較為恰當,不會過於發散,學員吸收力相對高,並且課程主軸是要讓學員們認識Colors(性格辨識)這個工具,進而應用此工具。

 

最後Eric與其主管溝通半個多月後,來信表示一切就如老師的規劃執行。

 

「暫停」可以讓彼此都想想有沒有更好的方法

 

演講前兩天,Eric來電說明當日座位安排。


電話中他說:「當天我們會分組,所以桌椅會擺設成ㄇ字形,整間教室會有八個ㄇ。」

一聽我立刻回應:「不過我早上的時段只要排排坐即可。」


Eric聽到後提及:「老師你不是說你也會分組嗎?」

我回應:「我會分組,不過這樣的座位安排,不利於我分組更不利於演講間的互動。」

 

Eric欲言又止的說:「去年排排坐,今年老闆說不要排排坐,要我們排分組座位。」

我心裡暗想,若是座位排成ㄇ字型 ,應該就會變成我死定了。

 

後來我以必須趕上高鐵為由,先將此對話打住,在高鐵上沒多久立刻收到Eric來信寫著:

「因有和其他老師溝通想要有小組的形式,並且與場地方溝通好了,所以還想請您看看這樣的座位應該不會影響老師上課的方式,謝謝!」

 

製造出以雙方利益做考量的「衝突」

 

隔天一早(演講前一天)我主動給Eric一通電話,我了解Eric沒有完全的決定權,也了解他很在意這場演講最終的成效。

 

因而我決定要採取一個衝突模式,電話接通後。

我是這樣跟Eric說的:「這樣的座位會讓我演講過程與互動時造成很大的障礙,因此若是座位無法調整,不然我改變我的教學好了,我們就不要互動了。」

 

Eric緊張的追問:「老師那不互動,您會怎麼做?」
我輕鬆地應答說:「沒關係,那我就單說就好,最多做些提問讓他們舉舉手。」

 

這次換Eric喊暫停,他說:「老師,我跟主管請示一下,等等再回覆您。」

 

下午我收到了Eric的信,全場僅剩六張桌子,座位以三四三四的方式做排列,雖然對於僅有的那六張桌子充滿疑惑,不過這樣的場地、環境、座位安排,我已能把握演講當天能營造出最佳的互動效果。

 

當天演講所有高階主管、員工和董事長,投入程度遠遠超乎我的期待,更讓HR在後面頻頻點頭,聽說演講結束中午用餐時間,董事長逢人就問:「你最強是什麼色?」

 

一場演講的成功與否,要負責的就只有講師自己,寧願在課前將一切你可掌控、改變的因素提出做調整,也不要再失敗後,再來推就於座位的不是,因為顧客是不會買單的。

 

在這場溝通互動中,多次和Eric互動知道他並居於中間協調者,但又需為這場演講效果負責,因而我適時以「堅持」、「暫停」和「製造衝突」交錯應用,目的無他,只為了確保能達到最佳成效,達成雙贏局面。

 

溝通中僵持不下,適時的製造些衝突的火花,何嘗不是一件好事?

(對了,演講一週後我還收到Eric寫了封信感謝信給我,表達當日全體學員的很滿意)

arrow
arrow

    卡姊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